每日看点!“戏剧之乡”松江新浜将恢复戏台,开展常态化社戏演出活动

在江南地区,看戏曾是常见的事,作为“戏剧之乡”的松江区新浜镇,也曾经是村村有戏台,家家有戏迷,戏剧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重要的精神文化生活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戏剧逐渐淡出了百姓的生活。日前,一场主题为“以新浜镇为试点开展社戏文化活动”的座谈会在陆军戏剧教育馆举行,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,集思广益开展一场“头脑风暴”,找方向、找思路、找办法,共同讨论在“上海民间文化艺术之乡(戏剧)”新浜镇恢复戏台演出,开展常态化社戏的可行性有多大?


(资料图片)

据了解,戏剧是新浜镇的特色与名片,走出了一批戏剧名家大家,近年来还成为松江建设的“戏剧之乡”的重要承载地。在新浜,几乎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戏台,小到不满十人的“螺蛳壳道场”,大到可容纳500人的大舞台。而且每年,村里的经费预算总有一笔是用来维护和保养戏台,由此可见村民对戏剧的喜爱。那么如何让戏剧更加融入百姓生活,形成百姓生活的新时尚?

“我们要采取政府搭台,引入第三方专业运营的方式,借助专家学者智库支招,打造以戏剧为特色的新型文旅融合项目,与当地的雪浪湖度假村、荷花节、泥地公园等形成有机联动,并充分吸收正在建设中的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辐射外溢效应,带动本地餐饮、民宿等相关产业发展,为乡村振兴谋新局、谱新篇。”松江区副区长顾洁燕表示,松江区还在打造“一镇一品”,通过挖掘、提炼当地的乡土文化,以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吸引人、留住人,让更多的人记得住乡愁,看得见故乡。

据悉,松江区立足自身特色与积淀,计划在新浜镇开展常态化社戏演出活动,让戏剧走到群众身边,走进百姓生活。

新浜要打造区别于传统的特色新社戏,表现为新的观演关系。演出空间不在旅游景点,而在田头村口,不在专业剧场,而在乡村舞台;观众不是观光游客,而是普通村民;演出团体不是专业院团,而是依托民间力量。演出内容不是大题材、大体量、大制作,而是小而精、小而活、小而新。

新的演出方式:打造“一场五台”的演出格局,“一场”,即中心剧场;“五台”,即五个乡村小舞台。中心剧场每个双休日演出,全年共100场,五个乡村小舞台,每周六演出,全年250场,另15场为社戏节系列演出,打造“365社戏日”,营造周周演、村村看、人人参与的生动气象。

新的演出资源:全面整合区民间剧团、戏曲沙龙、大学城青年剧社、本镇戏曲团队、上戏等高校松江教学基地等演出资源力量,充分鼓励村民自娱自乐演出,适度引入专业院团演出剧目。

新的运营模式:由政府推动、政策支持;市场参与,专业运营;创意引领,专家支撑。定好规划、列好“菜单”,组织乡村社戏论坛、开发社戏衍生产品,将新浜新社戏这一文化品牌做实做活做深。

“创造还戏于民生动案例,培育江南文化乡村品牌等都将具有积极的示范与引导价值。”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陆军表示,要丰富人文松江建设内容,促进乡旅文化融合发展,优化当代戏剧发展生态,提升民间剧团演艺实力,培育乡村戏剧骨干团队。

与会人员还围绕“谁来看”“谁来演”“何处演”“如何演”等具体问题展开讨论,表示将尽快建立社戏演出活动组织架构,形成体制机制保障,同时排摸区域演出资源、演出场地等,进一步将规划落实落细。

栏目主编:黄勇娣

本文作者:李成东

标签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华尔街舞蹈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44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