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年日历书有啥新花样 传统文化成内容主流


(资料图)

传统文化成内容主流(副题)

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

临近岁末,新桃换旧符,日历书作为新年新岁的“必更品”集中上市。有读者反馈,今年日历书的品种实在太少了。记者了解到,相对于前几年的“争奇斗艳”,今年的日历书市场确实冷寂了许多。据不完全统计,今年整个日历书市场大约只有四五十种,品种较往年大幅度减少,实属“小年”。

就内容而言,今年博物类的日历明显增多。收藏一本“国风”日历,让浓郁的传统文化浸润一整年的生活日常,是最适合中国新年的“打开方式”。读者的首选目标还是《故宫日历》《国博日历》。《国博日历》将12个国博现象级展览贯穿一年四季,365件重磅文物“刻度”进一年中的每一天,读者居家也能沉浸式体验跨时空文博之旅,随时可解锁对历史的好奇心。

健康问题也是日历书的热门内容。《华西医院辟谣小分队健康日历》每一页都有华西医院的专家团队撰写的医学知识科普,并对常见的生活谣言辟谣,365天守护我们的健康。

上海辞书出版社从2018年9月起至今,5年已出了5版《民俗掌故日历》。此次5.0版《民俗掌故日历》在前4版的基础上大胆创新,首次从历代诗词、民歌童谣中撷取佳作,把传统诗词与民俗掌故结合在一起。读者在了解掌故知识的同时,也能日赏一画、日诵一诗。

据《民俗掌故日历》创始策划人、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化读物编辑室主任朱志凌介绍,民俗与诗歌的关系从来不曾疏远。譬如《诗经》既是最早的诗歌总集,也是一部风俗大全。《楚辞》里同样随处可见南方的风土人情。此次5.0版借助并延伸了上海辞书出版社于上世纪80年代创立的“文学鉴赏辞典系列”出版品牌,使民俗与诗歌的联系在今日重现,二者相得益彰。

例如,“芒种”节气时气温升高、雨量充足,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,宋代赵师秀《约客》“黄梅时节家家雨,青草池塘处处蛙”的景象,与之搭配得当。节日风俗类的词目中,古诗词也带来了不同的阅读体验。比如“种五生”条,搭配元代才女孙淑的《七夕》诗“邻家小女都相学,斗取金盆看五生”,可见今人陌生的七夕习俗,曾是古代妇女、儿童竞赛的一门巧艺。

这部《民俗掌故日历》依旧由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仲富兰教授主编,篆刻家、漫画家潘方尔原创水墨漫画。民俗与诗词相互渗透和交融,传统文化也在一页页日历的翻动声中“活”了起来。

标签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华尔街舞蹈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44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